从20世纪80年代松下把自动门从日本引进中国以来已经发展了近30年.30年的时间在中国迅速衍生了一个全新的产业。
在21世纪初的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和房地产产业的迅猛发展,自动门产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内的许多企业也由代理国外品牌转为生产制造自有品牌。这其中不乏自主创新的许多国内企业通过合法经营、努力发展、不断积累壮大,但也有相当比例的企业是通过售假制假或生产伪劣产品,钻了新行业缺乏有效监管的空子发展起来的。低廉的起家成本竟然也造就了不少现在上些规模的企业,也许这就是我们有特色的市场经济下的特定产物吧。
随着这一轮的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需求,再加上自动门行业不高的门槛,行业内的生产企业迅速蹿升到了将近百家,产品品牌不计其数,整个行业也因此进入到竞争白热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行业品牌和企业多如牛毛,产品价格不断走低,企业利润不断缩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难以为继。为解决危机,企业不断降低产品价格,希望扩大营业收入,但企业利润却进一步降低,降到销售价格和直接成本不能冉降的时候,就开始压缩间接成本,比如减产,裁员(尤其是企业的高薪员工),转行,甚至出售,破产等。
过度的低价竞争和低质产品竞争发展了这个行业,但也提前透支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后劲,不规范甚至不健康的企业自杀式超常规发展提前推动了自动门行业冬天的来临。
国家进入低增长时期以来,外部环境让行业面临重重危机,从行业内部环境来看,大多数的自动门企业都缺乏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所谓的技术部、研发部也没有真正的研发产品的能力,顶多能算技术支持或售后支持。同时企业也没有多元化发展、相关性发展的经济实力,企业缺乏实施差异化竞争和专业专一竞争战略的能力,最后只能继续成本竞争战略。这样的战略如果没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结局只能是低成本,也即等于低利润,最后没利润,直至企业倒下。
但这样的结局既是整个行业的不幸,也是行业用户的不幸。因为也许有很多用户安装这个企业的产品不久,企业就倒下了,其产品的维修保养等将何以为继7这些转业甚至破产企业的员工又该何去何以(现在行业内的高级人才已经明显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纷纷向业内的国际大企业靠拢)?
最后行业发展的归宿就是之前彩电业、手机行业的前车之鉴,整个行业绕了一大圈后回归到原点,大浪淘沙后留下的还是那些专注于产品和用户服务的实力雄厚的国际大企业和少数专注于自主创新、诚信合法经营的国内新生代企业。这些企业不会超过三五家,因为这是所有成熟行业逃脱不了的定律和结果。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他们的心智资源对每个产品种类也只能保存3~5个品牌的深刻印象。